“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,变压器接电问题解决了,公司用电舒心多了!”近日,当再次见到联企包保干部时,铜陵蒂普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缪运华连连道谢。此前,他一直因为企业接电外线较长,建设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一筹莫展。
“企业的难题,就是我们的课题。”走访得知企业的难处后,义安区联企干部立即协调义安经开区和供电公司召开专题会商会,商讨园区线路改造方案,目前园区已建设供电外线电缆至企业附近,有效满足了园区企业的接电需求。
从“急难愁盼”到“圆满解决”,从“政策礼包”到“生态赋能”,我市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,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答卷。近年来,我市聚焦关心企业发展、为企纾困解难,着力在干部联系包保企业方面建机制、拓渠道,推动政策落实,协调解决问题,以政府部门专心做好“围墙外”的事让企业安心做好“围墙内”的事,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2024年,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.4%,居全省第1位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%,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.2%,均居全省前列。
强化责任“包在身上”,细化措施“抓在手上”,优化服务“联在心上”……2025年,我市将进一步建立全面联系包保企业(项目)工作制度,按照“市级包库、县区包片”模式,派驻包保干部和联络人员,下沉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。
集中政治资源,加大包保强度。市级领导干部、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及县区、经开区领导干部分类包保库内重点企业。各县区、铜陵经开区对辖区内未联系包保到的企业、市场主体实行兜底包保,做到企业诉求意见随时随地有人问、有人管。
建立包联企业库,提升对接精度。全面梳理全市“四上”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拟进规上、拟进限上、拟进资质等级、拟进重点服务、拟进高新企业、中小微企业、GDP核算涉及的所有行业样本企业及统计监测正常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,分县区建立在册经营企业库,由包联干部通过微信、电话等方式开展日常对接,切实做到“无事不扰,企呼政应”。
明确责任要求,保障服务质效。各级联系包保干部职工加强涉企政策学习、做足信息归集、提升工作精准性,并与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,确保访前“三清”(行业清、企业清、政策清),访中“三问”(问基本情况、问困难诉求、问意见建议),访后“三办”(马上办、提级办、闭环办),形成工作闭环,不断提升企业联系包保满意度。